重慶10個開放平臺“齊牽手” 推動內陸開放高地建設

華龍網-新重慶客戶端10月27日17時訊(記者 董進)今(27)日,在重慶市商務委員會推動下,重慶經開區、長壽經開區等10 個開放平臺,共同簽訂了協同聯動創新發展倡議書,將攜手實現平臺之間基礎設施互通、數據信息共享、產業招商聯動、創新政策和成果共用,提升開放平臺發展的整體性、系統性,這也標志著重慶開放平臺邁入了相互合作、協同發展的新階段。
據了解,10個開放平臺分別是重慶經開區、長壽經開區、萬州經開區、西永綜合保稅區、兩路寸灘綜合保稅區、江津綜合保稅區、涪陵綜合保稅區、國際物流樞紐園區、果園港國家物流樞紐、南彭公路物流基地。
近年來,重慶堅持從全局謀劃一域,以一域服務全局,努力在西部地區帶頭開放、帶動開放。2021年1-9月實現外貿進出口5770.3億元,增長27%;實際利用外資73.7億美元、增長11.1%。開放平臺作為內陸開放高地的重要載體,在全市開放發展中的火車頭、主力軍作用不斷強化。
伴隨著萬州綜合保稅區、永川綜合保稅區獲批設立,兩路寸灘綜合保稅區寸灘保稅功能轉移,萬州經開區管轄范圍實現擴容等,重慶開放平臺在“一區兩群”里的布局也更加合理。鐵路口岸獲批設立進境肉類指定監管場地,重慶成為西部首個可辦理化學藥品首次藥品進口備案的口岸城市。
重慶重點平臺不斷建設完成的同時,帶來的成效也是顯而易見的。中新互聯互通項目運營中心正式運行,累計簽約商業合作項目147個、跨境融資類項目192個;自貿試驗區新形成16項自主培育改革創新成果,10項在全市推廣,1項入選全國自貿試驗區第四批“最佳實踐案例”。與此同時,重慶獲批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,成為中西部地區開展綜合試點的唯一省市,更是為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拓展了更廣闊空間。
據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,接下來重慶各開放平臺將依托西部陸海新通道、中歐班列、長江黃金水道、國際航空樞紐四條主要通道,圍繞汽摩及零配件、機械及電子料件、大宗商品、生活消費品等重點商品,與四川聯合開展設施建設、產業開發、環境打造等合作,推動內陸開放高地建設。